好孕40週
身高32~35公分。
體重 650~900克。
前幾個月來寶寶努力發展器官、四肢,現在這些都已成形,他就要來累積能量了。
寶寶小小的身體中,懷孕20週左右腦部大約50克,會再懷孕25週左右變成約100克。此外,寶寶的心跳也會因為受到肚子外的聲音刺激而有反應。
皮膚紅,皺紋很多
眼睛的構造
肺部成長時期
吸吮的訓練
子宮底高度 21~26公分
預防妊娠紋
懷孕後,肚子、胸部、大腿等皮膚快速擴張的部位,會出現類似裂痕般的紅紋,這就是「妊娠紋」。
妊娠紋是皮膚中間的真皮層受到拉扯斷裂所引起的。皮膚最上層的表皮層具有彈性,延展性很好,不容易斷裂,但是真皮層缺乏彈性,才會形成紋路。紅紋是暫時性的紋路,之後會慢慢變白,變的不明顯但是也不會消失。因此請媽媽要注意孕期體重增加的速度,避免增重過多。
另外在皮膚覺得乾癢的時候,不要抓,可以使用妊娠霜加強保濕、搭配肌膚按摩,讓皮膚變柔軟,增加彈性,飲食上多補充水分,加強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維他命C等攝取,這樣就能預防妊娠紋了!
頭皮發癢、頭髮出油
懷孕後,女性荷爾蒙黃體素的分泌增加,會讓皮脂分泌旺盛,使皮膚變得很油,頭皮和頭髮容易變髒。不僅如此,懷孕時的新陳代謝也變快,讓媽媽容易流汗,頭皮容易變髒,常會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等症狀。
懷孕時可以選擇弱酸性等低刺激的洗髮精,溫柔溫和的清潔頭皮,另外洗髮精沒沖洗乾淨,也會讓頭皮出現問題,請好好的洗淨。
懷孕時的營養也會優先提供給寶寶,所以媽媽的蛋白質一定要攝取足夠,頭髮的成分幾乎都是蛋白質,一旦蛋白質不足,保護頭髮的表皮層就會受所,讓頭髮容易毛躁。要維持頭髮光澤,就要積極攝取優質蛋白,保持營養均衡。
腰背部與骨盆疼痛
如果媽媽腰背處及骨盆感覺有點酸痛,可能是因為子宮的擴張,使得身體的重心轉移,使媽媽的肌肉被拉開而且變得更脆弱,也可能會壓迫到神經。
懷孕的身體所分泌的鬆弛素能在生產時讓身體伸展,讓寶寶順利誕生,同時也會使關節和韌帶鬆弛,所以會有腰背部與骨盆疼痛的不適。
開始為哺乳做準備
進入懷孕中後期,也可以做乳房護理保養乳房及乳頭,也可以適量補充卵磷脂,為哺乳做準備。
捏著乳頭輕輕拉扯的時候,乳頭突出2公分左右,寶寶就會比較容易吸吮母乳。媽媽可以溫柔按壓或是輕輕拉扯乳頭,讓乳頭變軟,尤其乳頭幾乎沒有突出的扁平乳頭或乳頭凹陷的人,也可以提早諮詢國際泌乳顧問討論哺乳對策。但媽媽常宮縮或是有早產的跡象就要避免乳頭保養,避免乳頭刺激所造成宮縮更頻繁。
卵磷脂可以改變母乳黏稠性,預防乳腺阻塞及乳腺炎,懷孕食用卵磷脂除了打通乳腺外,還可以幫助羊水組成及寶寶的肺部及腦部發育。懷孕中後期開始,補充至1200毫克,避免孕期脹痛塞奶,產後的初乳也會比較流暢好擠喔。
夜間頻尿
許多懷孕媽媽會抱怨晚上頻尿導致無法好好睡覺,如果媽媽也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在晚餐後盡量減少喝水,或是喝點冰水潤喉就好,晚間少吃利尿的食物:例如西瓜、蛤仔、冬瓜、玉米鬚、海帶,能減少夜尿的困擾。
夜間起床尿尿時,可以嘗試用雙手從子宮下段捧著肚子往上抬起,這樣膀胱就能用力, 尿液就可以順暢流出,尿尿完可以多等一分鐘,讓尿液排乾淨。
練習凱格爾運動
身體分泌的鬆弛素,讓媽媽的骨盆腔的關節容易有痠痛感覺,這是在做好生產時要伸展擴張的準備。
懷孕和產後媽媽一定要知道「凱格爾運動」,懷孕期間可以預防長痔瘡和漏尿的狀況,訓練骨盆肌也可以讓生產更順利。產後可以幫助恢復骨盆腔底肌彈性,不害怕打噴嚏腹部用力,尿液就外漏。
覺得嘴饞想吃點…
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讓媽媽對特別想吃某些東西,或看到特定食物就反胃,孕期賀爾蒙讓媽媽的味覺和嗅覺產生巨大變化。
但如果媽媽想會特別想冰、甚至吃土,或是把金屬製品含在嘴裡,可能是身體缺鐵的警訊,請務必加強鐵質的攝取。
懷孕期間洗牙了嗎?
懷孕後期,牙齒治療時間太長,仰躺會讓媽媽覺得不舒服,所以適合看牙醫的時期是懷孕中期。另外,牙周病會使使早產的可能性增加,維持口腔清潔能降低早產的機率,孕期每3個月可再多一次洗牙服務,媽媽鞏固好牙齒,也是保護寶寶的健康。
早產的跡象
如果媽媽陰道分泌物不斷流出、陰道流血、肚子或腰部劇痛、持續規律的強烈宮縮,請和醫生討論是否有早產的風險。
身高 34~37公分。
體重 約750~1000克。
這是媽媽的聲音嗎?現在寶寶已經可以聽到聲音了,可以聽到的音域更廣,並且對聲音的反應會表現在心跳、呼吸和動作變化上。
活潑的胎動
寶寶水中呼吸及吞嚥
睪丸下降
子宮底高度22~27公分
懷孕後期寶寶生長快速,一個月大概會增加500克
懷孕時的血糖
即使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的傾向,在懷孕時尿中也很容易會出現糖。
寶寶成長的營養來源主要是靠媽媽體內的葡萄糖,為了保留多一點「糖」給寶寶,胎盤會分泌一種「人類絨毛膜促乳房生長激素(HPL)」去拮抗胰島素作用,降低媽媽身體對血液中糖分的吸收。可是身體會再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降低血糖,這也是懷孕時,媽媽特別容易餓、空腹時容易低血糖的原因。
隨著懷孕中後期HPL分泌的量越來越高,有些媽媽會因為本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活動量少、或攝取過多醣類的飲食,導致血糖升得太高,而發生妊娠糖尿病。依但罹患妊娠糖尿病,就有可能生出超過4000 克的巨嬰,會增加自然產「肩難產」的風險,也會讓寶寶出生後容易低血糖,因此媽媽要注意日常飲食,別讓飲食過量等導致血糖值過高。
懷孕時的血糖
即使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的傾向,在懷孕時尿中也很容易會出現糖。
寶寶成長的營養來源主要是靠媽媽體內的葡萄糖,為了保留多一點「糖」給寶寶,胎盤會分泌一種「人類絨毛膜促乳房生長激素(HPL)」去拮抗胰島素作用,降低媽媽身體對血液中糖分的吸收。可是身體會再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降低血糖,這也是懷孕時,媽媽特別容易餓、空腹時容易低血糖的原因。
隨著懷孕中後期HPL分泌的量越來越高,有些媽媽會因為本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活動量少、或攝取過多醣類的飲食,導致血糖升得太高,而發生妊娠糖尿病。依但罹患妊娠糖尿病,就有可能生出超過4000 克的巨嬰,會增加自然產「肩難產」的風險,也會讓寶寶出生後容易低血糖,因此媽媽要注意日常飲食,別讓飲食過量等導致血糖值過高。
仰躺可能會引起血壓降低
懷孕中後期仰躺,有可能會因為血壓降低而覺得不舒服、冒冷汗。這是因為「下肢靜脈」的大血管受到子宮壓迫,收縮壓降低引起的「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症狀之一。「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是常見於懷孕後期的症狀,從收縮壓低於80 mmHg的時候,症狀就很容易出現。
覺得呼吸困難的時候,可以左側躺並用孕婦枕將右腳墊高10~15 cm的「辛氏臥位」的方式,下肢大靜脈會通過身體偏右側,所以左側身體在下就能稍微減少壓迫。
心悸和胃脹的症狀
從懷孕26週道懷孕後期,媽媽的肚子會變得更大,一方面開心,一方面也讓行動更加不便,更容易會有睡不著或腰痛難受的感覺。如果媽媽的腰背部最近感覺起來有點酸痛,是因為子宮的生長,使得身體的重心轉移,這使你的腹肌被拉開而且變得更脆弱,可能會壓迫到神經,同時荷爾蒙的變化也會使關節和韌帶鬆弛。
另外,子宮底高度變高,就會壓迫到心臟或胃,使得媽媽的身體出現心悸、胃脹或噁心想吐等各種症狀。這些都是短暫的生理性症狀,產後就會慢慢恢復囉!
適度運動的習慣
從懷孕中期後段到懷孕後期,肚子會越來越大,因此媽媽的運動量也有減少的傾向。保持適當的運動習慣,可以維持媽媽體重上升速度,幫助血糖控制,並且幫助媽媽增加體能幫助生產更順利,也可以紓壓助眠、減少背痛、便祕和腹脹等很多好處。
但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媽來說,應該會覺得難度更高。懷孕時不需要做劇烈的運動,或者挑戰之前沒有嘗試過的運動。散步、快走、水中運動、游泳、健身腳踏車、飛輪、團體有氧課程、孕婦瑜珈、皮拉提斯等在專業教練指導的健身運動,都是適合懷孕期間的運動。
不過,懷孕37週前還是屬於寶寶早產,如果運動期間有宮縮或是其他媽媽不舒服的狀況,那就休息吧!不要勉強自己。
妊娠糖尿病的檢查
根據《孕婦健康手冊》,媽媽可考慮在第24~28週接受自費的「妊娠糖尿病篩檢」。有兩種檢查過程,依每個醫院規定為主,當血糖數值超過標準,就算是妊娠糖尿病。
懷孕血糖測試,高濃度的糖水很多媽媽覺得味道很噁心、喝下去會頭暈、想吐,甚至不少媽媽會直接嘔吐出來。分享一些緩解糖水的噁心感的小技巧。例如:可以在糖水中加一、兩片冰鎮過的檸檬片,將少量碎冰塊含在口中後喝下糖水,或利用較長的吸管飲用,避開味蕾感受,可以緩解高濃度糖水的噁心感喔。
了解子癇前症
子癲前症(Preeclampsia)是一種嚴重高血壓的問題,如果媽媽高血壓 (收縮壓140 mmHg以上、舒張壓90 mmHg以上)並且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全身有水腫的狀況,可能就是罹患「子癲前症」。
有些媽媽到了懷孕32週左右會出現子癲前症的症狀,之後寶寶會發生生長遲滯、體重不足的狀況。
媽媽可以注意一些重要徵兆,例如臉部腫脹或眼睛周圍浮腫、雙手輕微腫脹、腳或腳踝過度或突然腫脹或體重迅速增加(1週超過2~3公斤),如果有這些狀況請盡快回診與產檢醫生諮詢。
媽媽的壓力也會影響寶寶成長
明明已經很控制飲食了,體重還是超標,產檢又被醫生提醒。腰痛、便秘超不舒服…
懷孕時媽媽容易對接下來要迎接的生產,成為媽媽感到不安,加上荷爾蒙影響,導致容易累積壓力而憂鬱,壓力會活化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引發血管收縮,血流會變差,造成營養無法充分提供給寶寶。此外,壓力時皮質固醇的分泌也會增加,會使寶寶的心跳數下降,壓力也會媽媽容易宮縮,所以媽媽不要一個人悶著煩惱,找個時間放鬆自己。
身高 約35~39公分。
體重 約1000~1300克。
五官及感覺
胎頭雙頂徑(BPD)
寶寶打嗝
孕期水腫對策,促進血液循環
鬆弛素讓骨盆擴張,容易腰部痠痛
不寧腿症候群
懷孕血色素值下降
為了將營養和氧氣送給寶寶,媽媽需要很多血液,因此懷孕時,媽媽的血液量會比懷孕前多30~40%,血液量增加會在懷孕8~9個月左右達到高峰。
血液中除了有紅血球及白血球之外,還是有「血漿」這種液體成分一起構成的,懷孕時「血漿」會增加25~35%,相較之下,紅血球只會增加20%左右,所以會使血色素值下降。
媽媽有沒有實踐貧血對策,注意攝取鐵質、營養均衡的飲食生活呢?
- 每天至少吃一個手掌大的紅肉
- 飯後吃水果,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吸收
- 蔬菜先川燙降低有機酸,避免影響鐵的吸收
- 飯前飯後避免喝茶、咖啡
- 高鈣和鐵質含量高的食物分開吃
顏色越深的食物,鐵質的含量越高,紅肉的鐵質比白肉豐富,動物內臟、貝類、深綠色蔬菜、全穀類、堅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鐵質,其中又以動物來源血紅素鐵吸收最好。
孕婦鐵質推薦
在懷孕後期媽媽可以考慮補充鐵劑,增加鐵質的攝取,但有些鐵劑可能容易加劇便秘或是引發便祕、胃脹氣、食慾下降等情況,建議媽媽在選擇鐵劑的時候可以注意是哪種形式的鐵質補充來源。
血紅素鐵、胺基酸亞鐵及焦磷酸鐵對懷孕媽媽來說,不會產生腸胃道的刺激性,尤其血紅素鐵及胺基酸亞鐵吸收度又高,是懷孕媽媽補鐵的好選擇。
身高 約36~40公分。
體重 約1000~1400克。
神經聯結及保護
寶寶胎動頻繁
胎位不正?
子宮底高度 約24~28 公分
假性宮縮
雖然懷孕期間還有2個月以上,到了懷孕後期,此時寶寶體積變大撐開子宮,子宮受到刺激便容易形成假性宮縮。假性宮縮可以幫助子宮頸為生產做暖身,讓子宮頸在37週後出現真正生產收縮時順利打開。除此之外,支撐子宮的韌帶被變大的子宮拉扯,皮膚也會緊繃,這都會讓媽媽覺得肚子脹脹發硬的感覺。
懷孕時的肚子發脹,稱為「假性宮縮」(前驅陣痛,布雷希式收縮(Braxton Hicks contractions),不像生產時的「陣痛」一樣規律,比較不規則,持續時間也不長,1小時約2~4次,每次持續數秒,媽媽常在變換姿勢或用力時會有肚子突然變緊的感覺,就是假性宮縮。通常只要休息一下,就會穩定下來。
如果休息之後,宮縮情況仍未改善,而同時分泌物中夾雜著血絲,呈現粉紅色,請盡快到醫療機構詢問醫生。
指甲的變化
有些懷孕媽媽會覺得指甲變硬,也有些媽媽發現自己的指甲變得更軟或更脆弱。
進入28週請讓指甲保持天然的狀態,不要做光療、彩繪,因為隨時有可能入院待產,測血氧的設備必須夾著手指,藉由光線透過指甲測血氧濃度,如果做指甲可能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
懷孕後期也會想吐?
子宮變大壓迫到腸胃,有時候會造成胃食道逆流、胃脹、噁心想吐的狀況出現。
為了寶寶的成長,媽媽很容易覺得焦慮非得要吃一些東西。
能吃一點就是一點,吃得下去比較重要!
吃完東西後立即躺下常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可以先稍等一下再躺著休息,如果狀況強烈到連水都喝不下,建議媽媽去看醫生。
前置胎盤
懷孕後期該注意的異常狀況還有「前置胎盤」。
以正常的懷孕情況來說,胎盤會隨著懷孕時間而有所改變,當週數越多,子宮會越來越大,胎盤也會跟著向上提升。而前置胎盤顧名思義,就是懷胎20周之後,胎盤的位置仍舊太低結果把子宮口給擋住了,所以有前置胎盤的孕媽咪,在懷孕中後期會有經常出血的狀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懷孕媽媽與寶寶的安全。
前置胎盤的出血通常不太會有肚子疼痛感,不過可能會突然出血,甚至會因為血管破裂而大量出血,如果有出現大量出血或子宮收縮的情形,最好馬上趕緊就醫。前置胎盤也會造成寶寶與子宮間的阻礙,所以媽媽會比較難感應到胎動,雖然如此,媽媽要多注意胎動情形。
擬定生產計畫
擬訂生產計劃的主要目的,除了讓媽媽本身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及期待之外,也可以讓在協助生產的夥伴,能透過生產計劃而更了解媽媽的需要。
與爸爸仔細討論什麼樣的生產經驗是你們想要的,並與醫護人員討論,尋求共識。
身高 約38~41公分。
體重 約1100~1600克。
懷孕29週的時候,寶寶的心臟、肺、胃、腸等消化系統形成,具有寶寶離開媽媽肚子也能存活的最低限度功能,心臟有規律的跳動、血液循環、喝下羊水後製造尿液,手腳也常常動來動去。
肺部呼吸運動
可是呼吸呢?不同於大人將空氣吸入肺裡的呼吸(氣體交換),寶寶是利用臍帶和胎盤進行氣體交換。而要在誕生同時轉換成「肺呼吸」,需要非常大的變化,所以生產的時候,寶寶有沒有發出第一聲啼哭,哭聲是否強而有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寶寶肺分支尖端的呼吸囊已開始製造「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的物質,當肺中空氣不足時面張力素可以使肺部維持膨脹。
為了能適當進行子宮外所需的呼吸,肚子裡的寶寶會將羊水吸到支氣管附近,使橫膈膜上下運動,做出類似呼吸時的動作。持續這樣的呼吸運動,就能讓寶寶在出生的時候,用空氣使肺泡膨脹,寶寶的呼吸會在出生後1週慢慢穩定下來。
但是寶寶的肺部還沒發展成熟,如果現在寶寶就出生,在醫療器械幫助下,寶寶的肺部還是可以起一定的作用。
羊水量巔峰時期
羊水量最多的時期,就是懷孕28週左右,之後羊水會慢慢減少,另一方面寶寶身體也會越長越大,所以很難在肚子裡變換身體的方向。
因此,到了懷孕30週前後,很多寶寶的胎位就會穩定下來,懷孕28週時,骨盆位的比率約15%,到了懷孕36週以後,則會降低到3~5%,大多數寶寶都是以頭朝下的姿勢(頭位)誕生的。
現在呈現骨盆位的寶寶,接下來也有可能改變姿勢,所以媽媽不用太過擔心。
骨骼強度
當寶寶的骨頭正在變硬時會吸收掉大量的鈣,這時候媽媽一定要記得攝取高鈣食物。
足月出生寶寶的寶寶身體中約含有25~30克的鈣,媽媽每天大約會有200~300毫克的鈣質提供給寶寶的牙齒骨骼發育。
媽媽可以攝取良好的鈣質來源,例如:乳製品、豆製品、堅果或深色蔬菜。
子宮底高度 約24~29公分
出現靜脈瘤
肚子變大,下肢大靜脈及骨盆內的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很容易會有靜脈瘤、腳抽筋或水腫的現象,以及靜脈內形成血塊,容易有靜脈栓塞的狀況。
下肢大靜脈位於子宮後方的粗血管,是流過左右腳的血液回到心臟時所經過的靜脈血管。靜脈具有防止逆流的靜脈瓣,不過懷孕時,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及血液量增加,會使靜脈瓣無法發揮適當的機能,導致血液容易滯流、淤積。
懷孕時,大約有1~2成的媽媽會長靜脈瘤,常見於膝蓋後方或是大腿根部,有的會長在外陰部、陰道或肛門附近,所以在分娩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出血的情況。此外血管會變成紫紅色或藍色上浮,或是彎彎曲曲、微血管變得像蜘蛛絲一樣。不用擔心,懷孕造成的靜脈瘤在產後幾乎看不出來,不過不讓症狀惡會還是很重要。
運動不足,會使下半身的肌肉力量衰弱,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所以休息之餘,也可以做些輕度運動,幫助血液循環。
另外,改善預防靜脈瘤可以透過減少久站,睡覺時用枕頭把腿墊高於心臟,讓血液回流更順暢。穿彈性加壓襪,也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液回流喔。
懷孕缺鈣抽筋
媽媽雙腿正承受著巨大的重量,靜脈血流從雙腿回流到心臟變差,不斷長大的寶寶和子宮對靜脈產生壓力,也可能會影響到從身體連結到雙腿的神經,變得比較容易抽筋。
抽筋是肌纖維缺鈣的結果,而鈣質是肌纖維每次收縮必要的元素,懷孕媽媽如果缺鈣不只容易導致抽筋,還容易有失眠、淺眠的問題。
衛福部公告國人鈣質建議攝取量是每天1000毫克,但實際上鈣質攝取量僅有500~700毫克左右,所以其實許多懷孕媽媽在懷孕前就已經處於缺鈣的狀態。寶寶的骨骼從0長到10個月,養分都靠媽媽營養供給,媽媽如果在懷孕前就缺鈣,那最好的在懷孕前或懷孕初期開始補鈣,缺鈣媽媽每天鈣質應攝取量1200毫克會比較足夠喔。
脹氣和便祕
懷孕荷爾蒙變化,像是黃體素會媽媽身體(包括胃腸道)的平滑肌組織鬆弛。
這種放鬆,加上肚子子宮的擠壓,腸胃蠕動及消化變慢,消化不良可能會導致脹氣跟胃灼熱,尤其是吃一頓大餐後特別會有胃脹消化不良的感覺,也可能會便秘。可以補充一些益生菌,來改善這些腸胃不適吧!
仰臥式低血壓症候群
懷孕中後期,媽媽仰躺時會覺得呼吸困難,有時候還會冒冷汗、感到不舒服。主要是因為子宮壓迫到下肢大靜脈,導致血壓的收縮壓下降,引發仰臥式低血壓症候群。
為了防止仰臥式低血壓症候群,媽媽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採「辛氏臥式」:將身體的左側(或右側)向下側躺,朝上的那側腳微微彎曲向前伸出,兩腳之間可以夾著孕婦枕。辛氏臥式能讓身體血液回流正常,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也可以預防靜脈瘤或下肢水腫的問題。
小心水腫
媽媽有戴戒指的習慣嗎?懷孕期間先拿下來吧!
懷孕後期,水腫狀況會比較嚴重,如果等到手指太過腫脹,要拿下來就變得很困難。可以考慮將戒指當作項鏈墜子配戴,也是很美觀和具有紀念意義。
身高 39~42公分。
體重 1200~1700克。
懷孕30週,因為羊水逐漸變少的關係,寶寶會覺得肚子裡有點狹窄,比較難轉動身體方向。
腦部皺褶增加
皮下脂肪
視力發展
循環消化
懷孕後期體重控制
羊水量
出現痔瘡的困擾嗎?
情緒波動
胎位不正生產方式
羊水減少,寶寶的胎位變化不大,因此骨盆位的診斷會在懷孕30週前後進行。臀位、骨盆位其實還有分很多種類。
完全式:寶寶一樣是頭上腳下,但寶寶大小腿同時屈蹲,即類似「蹲下」的姿勢,稱作「完全式」。
- 直腿式:
寶寶不僅頭上腳下,但是寶寶的大腿關節彎曲,然小腿關節伸直的狀態,稱為「直腿式」。 - 單足不完全式:
同樣頭上腳下的寶寶,若一腿伸直、另一腿呈現跪姿,均可列入不完全式。若是寶寶一腳先向產道伸出,就屬於單足不完全式。 - 雙足不完全式:
寶寶兩腳都向產道一起伸出的時候,則為雙足不完全式。
在胎位不正的類型中,只有「臀位直腿式」有可能透過人工接生來直接自然產,但其他的類型卻有生產上的高度危險,故目前醫師均用「剖腹產」來替寶寶接生。
非自願性剖腹條件
除了胎位不正的問題外,在生產過程中,有時候必須為了保護媽媽及寶寶的安全而進行剖腹生產,剖腹健保給付申請須符合「剖腹產適應症」的標準,像是:
- 胎兒窘迫:
也就是寶寶缺氧,一旦醫師發現胎兒窘迫,很有可能必須立即改採剖腹產。 - 產程進展不良:
進入產程活動期超過一段時間都沒進展。 - 產前出血:
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都會大量出血,影響媽媽寶寶安全。 - 胎位不正:
正常可以自然產的胎位是頭位。胎位不正像是:臀位(屁股朝向產道,坐著的姿勢)、橫位(寶寶橫臥在子宮腔),或胎頭朝下,可是先露出的是臉部(顏面位)。 - 臍帶脫垂:
破水後,臍帶比胎頭先露出來,必須緊急剖腹產。 - 催生失敗:
使用藥物催生,但催生3天產程還沒進展。 - 生殖器疱疹:
會陰部長水泡、會痛,自然產可能會使寶寶感染腦膜炎或肺炎。 - 前胎剖腹:
前胎非自願剖腹。 - 子宮曾做過手術:
破壞子宮肌肉層。 - 會陰部長菜花:
寶寶通過產道會受到傳染。 - 寶寶先天結構異常:
像是寶寶腹裂或腦部水腫,不適合經過產道擠壓。 - 子癇前症或子癇症:
媽媽狀況穩定,可以先嘗試自然產,但如果待產時血壓不受控制或出現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異常,則須改採剖腹產。 - 極度早產兒:
寶寶小於1500公克,必須在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生產。 - 孕婦骨盆畸形:
像是小兒麻痺或曾經發生車禍而使骨盆畸形。 - 胎兒過重:
寶寶的體重超過4000公克,就是胎兒過大,可選擇剖腹產。 - 胎頭與媽媽的骨盆不對稱:
寶寶頭部太大,但媽媽骨盆比較小,必須要照X光來證明。
身高 約40~43公分。
體重 1300~1900克。
寶寶的老人臉
懷孕31週左右,寶寶的皮膚呈現紅色,因為皮下脂肪不多,臉上有明顯的皺紋,簡直就像老人的臉一樣。因此在懷孕8個月以前,寶寶的臉真的就是皺巴巴的老人臉,懷孕週數增加,皮下脂肪變多後,臉上的紋路就會消失。
此外,寶寶現在已經會眨眼睛,開始練習看東西。
觀察胎動-10次胎動法
寶寶一次大約睡90~120分鐘左右,醒來大約0.5~1小時會再睡著,不一定何時睡何時醒,也沒有早上和晚上的差別。寶寶會很常在媽媽肚子內活動,所以現在的媽媽比較辛苦,可能會有點難在寶寶的踢腳跟翻筋斗之下入睡。
動來動去的狀況代表寶寶很活躍也很健康,媽媽最好每天早、中、晚要測量3次胎動,每次觀察1~2小時,每時段至少要有10次胎動。有時候寶寶會因為媽媽的飲食、心情或是生活作息影響活動,像是媽媽吃比較少或生病胎動會比較少,也有可能是寶寶求救的信號,像是臍帶打結影響血液循環,或是胎盤早期剝離等…如果任一時段沒有胎動,就建議去醫院確認寶寶的狀況。
肺部發展
懷孕27週左右,寶寶的呼吸很淺,出生時只能發出呢喃似的聲音,到懷孕31週的時候出生的寶寶則能發出哭聲。
肺呼吸必須防止肺泡塌陷,因此不能沒有介面活性物質「肺表面張力素」。寶寶合成「肺表面張力素」的功能會在懷孕32週形成,因此現在寶寶的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子宮底高度 約26~30公分。
喘不過氣及心悸
肺和胃等器官受到子宮壓迫,就會出現喘不過氣、火燒心、胃不舒服想吐等症狀。不僅如此,子宮後方的下肢大靜脈受到變大的子宮壓迫,使腳的血流不良,導致靜脈瘤及水腫的症狀也很不舒服。吃不下沒有食慾,就改成少量多餐,分次攝取。另外,改善腿部靜脈瘤及水腫,避免站著做事,休息時多抬腳,利用彈性襪促進血液回流都可以減緩症狀。
懷孕時媽媽的血液容積會增加,血液中是由血漿及紅血球等成分組成,紅血球增加的成對沒有血漿成分多,血色素(Hb)就會降低,所以容易發生眩暈、站起來時頭暈、心悸、容易疲勞等貧血狀況。
貧血的對策就是透過飲食攝取足夠鐵質,例如:紅肉、貝類、藻類或深色蔬菜都是鐵質豐富的食材,另外和水果等含有維生素C的食材一起吃,就能提升鐵吸收率,若缺鐵嚴重的媽媽,也可以選擇吸收率高,較少腸胃副作用的血紅素鐵或甘胺酸亞鐵來當作懷孕鐵質補充。
泌尿道感染
懷孕期間因為黃體素分泌,輸尿管肌肉放鬆,容易讓細菌附著在膀胱,懷孕後期時,寶寶頭部向下壓迫到膀胱,會常常有尿意,無法解尿乾淨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會促使泌尿道成為細菌喜歡的環境,就會出現發炎現象。懷孕媽媽要注意泌尿道感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如果媽媽忽視泌尿道感染問題,有3成的比例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有些甚至會演變為急性腎盂腎炎,可能會有嘔吐、發燒、噁心及腰痛等症狀,需住院用抗生素治療。此外,一旦尿液在膀胱積留太久,會孳生細菌,沿著輸尿管影響腎臟,而腎臟遭受感染的媽媽,約有25%血液中含有細菌,造成寶寶早產或敗血症。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憋尿」,上完廁所時一定要由前往後擦拭,不可來回擦拭。並避免盆浴及穿著緊身褲子,保持通風降低細菌孳生。平時也食用蔓越莓萃取物來保養,蔓越莓可以降低細菌附著在尿道及膀胱,可預防泌尿道受細菌感染。
妊娠性蕁麻疹
媽媽起疹子皮膚癢嗎?如果有發現腹部有發癢的情形,出現紅色的腫塊或傷口,或甚至連大腿和臀部都發癢,有可能是妊娠瘙癢性蕁麻疹(簡稱PUPPP)。通常第一胎、多胞胎、胎兒體重過重,或懷孕體重增加太多的媽媽,較容易發生妊娠性蕁麻疹。
妊娠性蕁麻疹發生原因尚不明,目前認為是和肚皮撐大的張力增加有關。
媽媽若覺得發癢症狀嚴重影響生活,醫生會給予塗抹類固醇或止癢藥膏,症狀較嚴重者會考慮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或抗組織胺。醫師在給藥時會將媽媽寶寶的狀況都考慮在內,因此請媽媽放心,不需擔心藥物影響寶寶而遲遲不敢就醫。
沒有胎動或胎動太少怎麼辦?
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睡覺,可以用一些方式來叫醒睡著的寶寶:
- 吃一點東西,尤其甜食幫助提升血糖,而且媽媽吃東西後,腸胃會開始蠕動發出聲音,腸胃蠕動的聲音對寶寶來說就像飛機飛過般大聲,寶寶應該手舞足蹈。
- 有時候是媽媽太忙,沒有注意到胎動。可以在吃完或喝完東西後,安靜的坐或躺下來,用手摸肚子專心感覺寶寶的活動,尤其左側躺更易感受到胎動,站著時較不易感受到胎動。
- 開較大聲的音樂,胎兒可能會被吵醒。
- 可以輕搖肚子,也可以變換姿勢走動一下再坐下。
如果已經做了以上所有事,仍感受不到胎動,或胎動比平常少了一半以上,則應立即就醫。
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
胎盤會於寶寶出生後,才會從子宮內壁剝離。胎盤早期剝離,就是寶寶還沒出生,胎盤就提早剝離下來,因此無法再提供寶寶血流,導致缺氧而死亡,發生率約0.5%至1.5%,不過一旦發生卻是相當危險。
胎盤早期剝離通常於懷孕20週之後發生,發生時會有肚子劇痛、胎動減少、劇烈宮縮及可能有出血的情形。除了寶寶缺氧危機外,媽媽身體也會因為大量出血,產生凝血機制,也會危害到媽媽健康。懷孕後期有肚子發生劇痛,同時肚子宮縮硬得像石頭一樣硬,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可能性就很高,有在意的症狀時請立即給醫生診斷及處置。
認識早產症狀,預防早產
提早出現產兆,必須特別小心。宮縮的次數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不過只要讓身體休息,症狀幾乎都會改善。然而有些媽媽也有可能出現規律性的強烈疼痛,進而轉變為陣痛,所以媽媽必須確認疼痛間隔的規律性及疼痛的強度、是否有伴隨出血等。
早產是指懷孕未滿37週生產,有很多原因都可能會造成早產,像是:破水、子宮頸機能不全導致提前開指等…狀況不嚴重,醫師會開立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物讓媽媽在家休息,但嚴重時必須住院觀察靜養,以保護媽媽及寶寶的安全。
身高 41~44公分。
體重約1400~2000克。
寶寶的皮膚變厚,皮下脂肪也增加了,皮膚的顏色會從紅色變成粉紅色,透明的皮膚也會逐漸變成半透明,寶寶的體型也會因為長出皮下脂肪而變得圓圓的。寶寶的腦部發展越來越好,表情也越來越豐富囉!
寶寶的的腳趾甲和指甲,以及頭髮已經長出來了。
聽力與視力
聽力是寶寶第一個發展的感官,胎兒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呼吸、說話聲等各種聲音,以及外面的聲音。寶寶的耳朵在懷孕12~24週對聲音有行為反應,到32週聽力更靈敏。寶寶至出生4週後,若聽到不熟悉的聲音會停止不動,寶寶會緩慢地聽和看。
現在寶寶的視力已經可以聚焦在距離較近的大型物體上,一直到出生前都是這個狀態。
排尿功能
包括腦部在內,心臟、肺臟、腎臟等各式各樣的器官功能及構造都即將完成。
寶寶會喝羊水,並在子宮內排尿,這需要進行「喝」的吞嚥行為,同時腎臟須具備製造尿液的能力,以及讓尿液從膀胱通過輸尿管來排尿。寶寶的尿液也和大人不一樣,寶寶的廢棄物質是由臍帶出 送到胎盤,因此寶寶的尿中不含廢棄物質,羊水在寶寶體內循環也沒有問題。
胎盤提供的免疫力
在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免疫系統還在建立,無法發揮充分的作用。因此在寶寶建立自己的免疫力之前,都得趁著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由媽媽提供免疫力給寶寶。
免疫球蛋白中的「Ig G」能通過胎盤,從媽媽傳給寶寶。「Ig A」及「Ig M」無法通過胎盤,不過母乳中含有「Ig A」,所以只要餵寶寶喝母乳,就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除了能透過胎盤將營養、氧氣和媽媽的免疫力傳給寶寶之外,胎盤還能協助排泄寶寶的代謝物質,所以維持胎盤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體重增加
懷孕痔瘡
-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便秘。
- 高纖維飲食,應多吃綠色蔬菜及水果,每天攝取2000 mL水分。
- 避免長時間蹲坐馬桶會導致局部過度充血。
- 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適度的運動,早晚做散步活動。
- 溫水坐浴,方法:浴盆中注入38~40度的溫水,坐在溫水盆中10~15分鐘,一天可進行3至4次、,幫助肛門周遭的血液循環,能舒緩痔瘡的不適。
- 有腫痛厲害、排便困難時,可就醫依醫師處方服用軟便劑或止痛軟膏。
注意妊娠高血壓
胎位不正-膝胸臥式
計劃自然產的媽媽寶寶胎頭向下了嗎?聽到胎位不正通常會很緊張,因為胎位不正可能需要轉成剖腹產,還有難產的風險。若想順產,必須幫寶寶矯正胎位。
臀位較能藉助外力轉動,膝胸臥式主要針對臀位矯正。橫位只要等待寶寶自動轉換位置即可。
膝胸臥式矯正胎位,動作類似瑜伽的「貓式」,讓臉、胸、膝蓋3個部位連成同一平面;媽媽必須將臉胸貼在地上、腹部離地、屁股翹高,讓寶寶小屁股離開骨盆腔,而嘗試轉向正常胎位。每天可以做2~3次的膝胸臥式,每次約5~10分鐘。
除了膝胸臥式,另外還有一種「外倒轉術」是由醫師從外將臀位的寶寶轉為頭位,但外倒轉術有胎盤剝離、胎兒窘迫以及臍帶被拉斷的風險,通常不建議使用。
選擇生產方式
進入懷孕32週之後,生產的可能性就很高,如果產檢和生產醫院不同的媽媽,32週以後,到生產醫院產檢並且和醫生討論生產相關事項。
不知道媽媽有沒有聽過「溫柔生產」?
除了剖腹產,自然產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台灣七成的媽媽是可以自然產的低風險狀態,所以並非每個媽媽,都得接受同一套制式化的「生產SOP」。
媽媽可以記錄下來,生產哪些事情對你很重要?要支持這些事物,目前身邊的人和環境當中,有哪些資源?還有哪些資源是你需要卻缺乏,是否有可以取得方式或替代方案?產前媽媽爸爸已及醫護人員充分溝通,選擇生產當時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調整灌腸、會陰切開與持續性胎兒心跳監測等常規流程。
身高 約42~45公分。
體重 約1600~2300克。
寶寶的身體圓滾滾的,臉也變得很可愛,手指甲、腳指甲和頭髮也都變長了。
發育中的腦部
皮膚平滑
寶寶的睡眠週期
胎頭朝下
子宮底高度 約28~32公分。
前驅陣痛(假性宮縮)和陣痛
從懷孕36週左右很多媽媽會有前驅陣痛(假性宮縮)的感覺。產兆的陣痛會出現規律性的子宮收縮,而前驅陣痛也會因為子宮收縮感到痛,不過間隔多半不規律,而且過一陣子就停了。
「前驅陣痛」的疼痛有強有弱,疼痛的間隔也不規律;「陣痛」則是有規律性的疼痛,特徵是疼痛會越越強,間隔越來越短。此外,「前驅陣痛」的疼痛多半可以在改變姿勢後緩和,相對的「陣痛」是不管什麼姿勢都覺得痛,甚至無法睡覺。「前驅陣痛」主要在下腹部,而產兆的「陣痛」疼痛則會讓腰部,整個腹部都跟著痛起來。
宮縮的頻率若規則,約5~8分鐘就出現,每次持續1~2分鐘,此情形若媽媽已經懷孕達37週,則可能是產兆陣痛,需到醫院評估是否需入院待產;若還沒滿37週,則可能有早產風險,應盡速與醫生聯繫,因為可能需要安胎。
懷孕後期手指關節痛
這時期媽媽可能會感覺到手指跟手腕或是手掌有點不舒服甚至麻麻的,因為懷孕荷爾蒙的改變,就像身體中的其他組織一樣肌肉、肌腱的彈力和力量都呈現鬆弛的狀態,造成關節疼痛。
尤其到了懷孕後期,心肺、腎臟負擔都比較重,造成水腫,手腕會積存大量的體液,導致手腕壓力增加。所以會有手指麻木刺痛感,嚴重甚至會讓媽媽的手無法做出抓握的動作。
這些狀況在寶寶出生不久之後,痛感就會自動消失,如果寶寶出生後還是持續疼痛,建議看醫生。現在已經覺得十分困擾的媽媽,可以試著用下面的方式緩解:
- 把手略放比心臟高,幫助血液回流。
- 飲食保持清淡,避免鹽分和水分蓄積在體內,少量多次喝水。
- 雙手合攏張開,循環做10分鐘,有助於血液循環,緩解手指關節痛。
一孕傻三年?
如果媽媽感覺到自己變得特別健忘,這是幾乎所有孕婦都會經歷的現象,寶寶正在從媽媽身上拿走腦部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素,多吃些富含DHA的小型魚類吧!
現階段要煩惱的事情的確很多,而壓力和疲勞都容易影響到專注力,偶爾放空休息一下也不錯。
待產包及寶寶用品準備了嗎?
如果是自然產的媽媽,建議最晚36週前必須完全準備妥當,是比較保險的時間點。
可以分成幾個部份來準備:
- 媽媽待產包:孕婦健康手冊、身分證、健保卡、隨身用品、衣物及盥洗用品。
- 媽媽用品:產褥墊、衛生棉、營養品。
- 寶寶盥洗及衣著:紗布衣、兔裝/蝴蝶裝、沐浴乳、嬰兒乳液、尿布、紗布巾。
- 哺育及外出用品:奶瓶、奶嘴、推車、背巾。
- 寢具用品等等…
恩典牌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省下不少,但也要注意有些東西不適合。像是,二手的嬰兒車通常是安全的,但是二手的嬰兒汽車座椅就不一定了,要確定使用年限及符合現行安全規範並沒有事故紀錄。
分娩減痛,拉梅茲呼吸法
倒數8週就準備和寶寶相見,生產的疼痛是被公認所有痛覺最大的一種,媽媽會擔心嗎?
拉梅茲呼吸法,可以讓媽媽將注意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有一個專注的特定目標,腦中就會忘記疼痛細胞,透過控制呼吸達到減痛的作用。媽媽可以從懷孕後期開始練習,並持續到生產前每天應練習5次,每次1分鐘。
產程每個階段使用的呼吸方法也不同
- 廓清式呼吸:
子宮收縮剛開始時,鼻子深深吸口氣,再慢慢以口呼出,讓全身可以放鬆。 - 胸式呼吸:
子宮頸口約開2~3公分,首先要完全放鬆,眼睛注視在一個定點,依照指令鼻子吸氣、嘴巴吐氣,腹部一樣持續保持放鬆,呼吸的速率為每分鐘6~9次,可以搭配生產球一起使用,當開始在轉動產球的時候,媽媽就可以搭配吸氣及吐氣的動作。 - 淺而慢加速呼吸:
子宮頸口約開4~8公分,陣痛感越來越強烈,爸爸必須協助媽媽發號指令,專注於呼吸上,直到收縮結束,而媽媽應完全放鬆,並將眼睛注視在一個定點,由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淺而慢加速呼吸必須隨子宮收縮之增強而加快進行,隨子宮收縮減慢而減緩。
當收縮開始,就開始廓清式呼吸,吸2、3、4、吐2、3、4;吸2、3、吐2、3;吸2、吐2;吸、吐、吸、吐……;吸2、吐2;吸2、3、吐2、3;吸2、3、4、吐2、3、4;最後結束再用廓清式呼吸,直到收縮結束。 - 淺的呼吸:
子宮頸口約開8~10公分。請媽媽放鬆,將眼睛注視在一個定點,微張開嘴巴吸吐,並發出「嘻嘻嘻」的聲音,呼吸速度隨子宮收縮強度調整,吸氣跟吐氣的量必須一樣,以免孕媽咪有換氣過度的情形,連續4~6個快速吸吐,再大力吐氣,直到收縮結束。 - 當收縮一開始,採廓清式呼吸,吸吐、吸吐、吸吐……,反覆直到收縮結束,最後再做一次廓清式呼吸。
- 閉氣用力運動:
子宮頸口全開(10公分)時,就是準備要把寶寶擠出來的時候了,過早或是再不正確的時間用力會讓媽媽子宮頸水腫或會陰撕裂傷,要訣在於子宮收縮時用力;子宮停止收縮時完全放鬆。
家裡練習的時候,應先平躺在地板上,等要做動作時,抬起上身,並雙手握住膝窩處,手肘保持向外,兩膝抬起並分開,大口吸氣後憋住氣,並且向下用力,頭略抬起向肚臍看,下巴注意應向前縮,儘可能憋氣10秒,等吐氣之後馬上再憋氣用力,直到子宮收縮結束。
等到要生產的時候,才會使用到閉氣用力運動,這時寶寶已經處於慢慢產出的階段 - 哈氣運動:
當寶寶頭部娩出的時候,為避免衝力太大,造成會媽媽陰撕裂傷,可使用哈氣運動,或是子宮頸口還未完全擴張,卻有強烈的便意感並想要用力時,也可使用哈氣運動,以免子宮頸水腫,讓產程延遲。方法採用嘴巴張開,像喘息式的急促呼吸,這時務必全身放鬆。
身高 約43~46公分。
體重 約1800~2500克。
寶寶現在一次睡大約30分鐘,起床伸展,動一動身體,練習吸允、吞嚥,然後又再睡覺。寶寶的脂肪層正在成長,這將有助於寶寶調的體溫調節,也讓他看起來更圓滾滾。
神經系統發育完成,寶寶看到的顏色
如果寶寶本週就出生
子宮底高度 29~33公分。
胃脹、胃口不好
現在或許媽媽會因為胃脹、噁心想吐或是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的狀況,這些都是因為子宮的壓迫所造成的。比起一次吃很多東西,少量多餐比較能緩和胃脹,有點消化不良脹氣的感覺,也可以透過補充益生菌或酵素來幫助消化。
隨著靠近生產時期,寶寶會以頭朝下的姿勢進入骨盆中。因此到懷孕36~39週寶寶的位置會下降,子宮最高的位置也會降低,這些胃口不好的症狀也會改善,食欲也會變得比較好喔。
懷孕後期恥骨痛
懷孕時期分泌的「鬆弛素」容易讓關節變鬆,所以媽媽會覺得恥骨、腰部痠痛,以及鼠蹊部附近緊繃,彷彿拉扯般的疼痛。有些媽媽從懷孕初期開始鼠蹊部異常感覺及疼痛,不過快到生產的時候,寶寶的頭會進入骨盆內,導致支撐子宮的韌帶被拉開,因此感到疼痛的媽媽也會增加。
翹腳坐、重心放在單腳上都會使骨盆容易變鬆,導致鼠蹊部的疼痛更嚴重,所以媽媽要注意姿勢。此外用托腹帶可以緩和恥骨痛、腰部痛及鼠蹊部疼痛。
最好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疼痛時躺下休息,而熱敷或輕按疼痛點都會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減緩疼痛。
懷孕脹奶
懷孕期間是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所以懷孕初期,荷爾蒙作用就會促進乳腺發展,讓媽媽有脹奶的感覺。不過,每個媽媽的情況不盡相同,有的人懷孕3個月時就覺得胸部變大了,有的人則到懷孕後期才有明顯的感覺。
除了脹奶的感覺,有些媽媽可能會發現乳頭白白的,有一些「初乳」滲漏出來。有些媽媽輕壓乳頭時甚至會有少許透明或的液體流出,這就是初乳。
媽媽可以做乳房護理為哺乳做準備,若脹奶讓媽媽覺得不太舒服,可以選擇舒服的孕哺內衣,以及補充卵磷脂來舒緩脹奶的狀況。
懷孕補充卵磷脂
從懷孕開始,受精卵不停細胞分裂成,當每一個新細胞生成時,都需要磷脂質的協助,卵磷脂是細胞磷脂質主要的來源,懷孕媽媽比起一般人需要更多的卵磷脂。
卵磷脂有助於懷孕媽媽及寶寶的身體營養、腦部發育。因卵磷脂具有乳化作用,避免讓脂肪避免結塊或過於濃稠,增加在母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產後卵磷脂更是哺乳媽媽預防乳腺阻塞必備的營養素。
媽媽可以多攝取大豆、小麥胚芽、蛋黃及牛奶補充天然的卵磷脂來源喔!
破水的感覺
破水的位置低,在靠近陰道處,會從陰道流出類似水狀物質且較大量的流出。比較需要注意的事「高位破水」,沒有大量水狀物,媽媽會有陰道潮濕的感覺,但流出的速度慢,有點類似陰道感染時,分泌物流出的感覺。無法直接判對是否是羊水,快到醫院檢測吧!
早期破水是指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若是在未滿37週之前的「早產早期破水」,占早產的1/3。破水可能會產生感染發炎、引發早產、臍帶脫出、胎盤剝離等,而影響寶寶生命安全。如果媽媽現在37週之前破水,通常都會住院安胎,如果寶寶體重已超過2000克,幾乎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身高 45~48公分。
體重 1950~2700克。
身體發育基本完成
胎動略減
頻尿、胃灼熱
貧血頭暈
肚子大到遮住腳
放鬆一點
懷孕後期陰道分泌物
乙型鏈球菌
因為乙型鏈球菌存在於生活環境中,常出現於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內,大約18~20%的媽媽產道有這個細菌,寶寶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遭受感染。大部分媽媽不會有感覺,但寶寶受到感染,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對健康是相當大的威脅。
所以健保有補助懷孕媽媽乙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醫生會內診以專用棉棒,在陰道口及肛門口採取檢體,做細菌培養。如果媽媽經篩檢確認有乙型鏈球菌時,為了預防寶寶感染,待產時會先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
哪時候要生?認識產兆
落紅、破水、陣痛是三種主要產兆。
- 破水:
是指包圍胎兒的羊膜破裂和羊水流出,羊水是無色、清澈且有腥味的液體,從陰道無法控制流出。 - 落紅:
媽媽會發現有混雜粉紅色或暗紅色血絲狀、些許黏稠黏液的分泌物由陰道流出,是因為子宮頸變軟、變薄時,子宮頸黏液塞流出所致。 - 陣痛:
陣痛是真正進入產程的開始,整個肚子會變得很硬,不痛時會漸漸變軟。
宮縮會隨著接近越接近生產的週數,由不規則漸變為規則,隨著產程進展,收縮會越來越密集,持續時間及強度都逐漸增加。
身高 46~48公分
體重 約2000~2900克
寶寶每天仍在增加體重,每天大約多30克左右。
足月新生兒的條件
懷孕37週前出生的寶寶是早產兒,不過寶寶身體小小的,身體的器官和組織功能都已經完備,也更成熟。就算寶寶誕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呼吸、調節體溫。
寶寶成為「足月新生兒」是懷孕37週過後出生,體重2500克左右,且器官正常功能成熟。若寶寶出生體重低於2200克則需到保溫箱。
胎便
「胎便」就是寶寶的大便,寶寶吞入羊水、胎脂、胎毛經過消化之後,累積肚子形成一種黑色混合物,稱為胎便。從媽媽懷孕5~7個月時,寶寶的腸胃已經開始運作,「胎便」就開始形成,越接近預產期,胎便就會越多唷。
健康的寶寶在出生後才排出胎便,通常會於出生後24小時內第一次排出,3~5天會完全排出,之後是一般的大便。
寶寶太大怎麼控制
寶寶長大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不過出生體重超過4000克以上的寶寶就是「巨嬰」,很難透過陰道自然產,寶寶也容易發生異常情況。寶寶過大的原因為「吸收好」,也可能是來自遺傳,只要沒有羊水偏少且胎位正常的話,就不用擔心。如果媽媽有妊娠糖尿病,很容易讓胎兒過胖。
媽媽注意自己的飲食內容,像是:高油、高鹽、油炸類、高熱量等食物,一律完全避開,搭配散步、爬樓梯都是不錯的活動等,避免生產時不好生。
子宮底高度 約30~34公分。
宮縮頻繁
生產時發生的子宮收縮會幫助子宮頸擴張、產出寶寶的強烈力量,因此子宮收縮會在產前反覆發生,也就是在為生產做準備。
「前驅陣痛」(假性宮縮)會從懷孕36週左右開始增加,疼痛的間隔不規律,疼痛程度也是時強時弱,但有時候會直接轉變成真正的陣痛。疼痛規律每隔10分鐘發生1次或是1小時6次以上,就可能是真的陣痛
有生產經驗的經產婦媽媽產程進展會比第一胎的初產婦短,因此要提前準備入院待產的時間。
漏尿!
懷孕時,荷爾蒙影響會讓尿道括約肌鬆弛,導致容易漏尿。漏尿也是孕期常見的症狀,尤其是懷孕後期,寶寶下移、變大的子宮常壓迫膀胱,所以媽媽很容易感到尿意,笑、打噴嚏的時候,一點點腹壓就會造成漏尿。
另外,如果是一股液體不斷從陰道流出,就有可能是「破水」了,媽媽可以注意一下味道,如果是尿液會有阿摩尼亞的味道,如果是破水則是沒有味道或是偏酸、腥味。在陣痛開始前破水,很容易導致早產或感染,因此要特別小心,如果不確定是不是破水,就到醫療機構諮詢吧。
擔心胎位不正嗎?
寶寶的頭部下降,胎位固定,若此時胎位仍不正,如果寶寶的頭還沒有降入骨盆腔,醫護人員也許會幫你照超音波確認,有可能會用外力方式幫寶寶轉向,或許選擇剖腹生產的方式較安全。
了解生產歷程
就快邁入足月產的時期了,寶寶已經成熟能在外界生活,不久後就要和爸爸媽媽見面囉!
開始迎接生產,媽媽會覺得緊張嗎?了解三階段生產歷程,讓自己有心理準備。
- 第一產程:
指開始有規則子宮收縮,會將壓力經由羊水和胎兒往下傳導,而使得子宮頸變薄,在開3、4公分以前會很慢,4 公分以後,子宮頸口擴張的速度就會加快,一直到子宮頸全開(10公分)。
第一產程在第一胎生產的媽媽大約是14小時;在經產婦(第一胎以上)大約是7.5小時,當然每個媽媽會不太一樣。 - 第二產程:
子宮口全開以後,就進入第二產程。這時候胎頭會慢慢往下降,媽媽會有想排便的感覺不由自主地想用力。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子宮收縮來用力。當收縮開始時,媽媽必須深吸一口氣,憋住,用力把寶寶往下擠;一口氣要盡量維持10 秒鐘以上,等到收縮停止後再休息,等待下一次收縮的開始。 - 第三產程:
指從寶寶出生到胎盤娩出這段時間,通常在 5 分鐘以內。如果胎盤在半個小時以上還沒有和子宮分開,有時候醫生可能必須將手伸到子宮內把胎盤抓出來,如果還是抓不出來,甚至必須將子宮切除以避免大出血。
出血一定要就醫
就算不是破水,有出血、突然間強烈腹痛、宮縮頻繁,就有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請媽媽立刻去醫院。寶寶必須透過胎盤獲得氧氣,因此發生胎盤剝離會非常危險。
除此之外,有「前置胎盤」情況的媽媽也要小心出血,即使一開始出血量很少,之後也有可能會大出血。
和胎盤剝離不同的是,前置胎盤不會有強烈的腹痛。
子癇前症的跡象
除了懷孕20週以後發生合併高血壓、水腫、尿蛋白之外,如果媽媽血壓收縮壓高於140 mmHg、舒張壓高於90 mmHg,另外合併有器官損傷、胎盤功能異常或蛋白尿其中一項等,皆屬於子癇前症。
子癇前症所引起的水腫較一般懷孕媽媽更明顯,噁心想吐的症狀也會更為嚴重,甚至出現頭痛、視力模糊,體重也會跟著上升,情況嚴重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肝功能異常、溶血或是血小板下降,甚至還會有中風的危機。
如果媽媽有異常腫脹,嚴重的頭痛或視力改變或上腹部疼痛,請立即去醫院檢查。
乳房護理
懷孕期間學會乳房護理可以促進乳腺的發育,使乳腺管疏通,有利於產後泌乳不塞奶,也可增加皮膚的彈性,以免乳房鬆弛下垂。
- 清潔:先洗手,視情況清潔乳頭
- 熱敷
- 按摩及乳頭牽引
刺激乳頭會促進子宮收縮,不過下週就是懷孕37週,也就是足月產的時期,所以不用擔心。尤其乳頭扁平或乳暈凹陷的媽媽,在乳房護理的同時,一併執行乳頭拉提運動,讓乳和乳暈變軟,孕期乳房護理的同時,也可以補充卵磷脂,幫助乳腺暢通。
身高47~49公分。
體重 約2200~3000克。
寶寶的頭部會在骨盆固定,羊水減少,寶寶可以活動的空間相對減少,也無法像以前一樣翻跟斗,並不代表寶寶會減少的踢腿的次數喔。
尚未足月
預產期越來越近了,現在寶寶出生不算是早產,但是醫生要到39週後才能認定你的寶寶完全「足月」。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寶寶在子宮會持續發展,這段時間寶寶的大腦和肺部將會完全成熟。因此,如果媽媽打算進行剖腹產,則除非有需要提早的醫療理由,不然時間通常會安排在寶寶39週之後。
味覺和嗅覺完成
到了37週,寶寶已經能在肚子外生存了。寶寶的感覺也很發達,在肚子裡的時候,已經聽得道媽媽和周圍的聲音。不僅如此,寶寶還能在羊水中學會辨別味道和氣味。
出生後,把沾著母乳的紗布巾放在剛出生的寶寶旁邊,寶寶就會把臉轉到有母乳味道的方向,寶寶出生時已經有嗅覺了,這是本能的尋乳反應,對必須仰賴母乳為主食的寶寶,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順產胎位
大多數的寶寶現在呈現「頭位」的姿勢,除此之外,通常寶寶都是後背在媽媽左邊的第一胎向。快要生產時,寶寶會蜷曲後背,將手腳縮在身體前方,以屈曲的姿勢固定在骨盆內。
出生的時候,寶寶並不會筆直地通過產道,為了讓身體固定且堅硬的頭部和肩膀通過產道,寶寶會配合骨盆的形狀,一邊旋轉頭部和身體,一邊通過。寶寶的頭部在通過骨盆以前會旋轉3次,之後為了讓肩膀通過會再旋轉一次。
子宮底高度 約30~35公分。
陰道分泌物或出血
媽媽可能會注意到分泌物變多,如果在上廁所時或是貼身衣褲上看到一些「出血的狀況」,像是分泌物沾有少量血液,就是子宮開始打開,裝著寶寶的卵膜(絨毛膜及羊膜等)從子宮壁剝離並出血。
落紅是生產的徵兆之一,但不見得會在當天生產,有人在生產前3天落紅,也有人的落紅和生產差了1週,落紅了請做好差不多要開始生產的心理準備,放鬆等待陣痛來臨。
落紅是摻雜血液的黏液,特徵是有黏性,不過如果大量流出稀的紅色分泌物或是夾雜血塊,請立即與醫療機構聯絡。
睡眠變淺
隨著靠近生產,變大的子宮會讓媽媽難以入眠。不僅如此,對生產不安的情緒及荷爾蒙影響也會讓媽媽不好安穩的入睡。
據說睡眠變淺是荷爾蒙造成的,如果每間隔2~3小時就會醒過來,媽媽的睡眠模式也符合哺乳時間,剛出生的寶寶也是每間隔2~3小時哺乳1次,睡眠模式配合產後的生活改變,也是為生產做的準備之一。
睡不著時,就邊和寶寶說說話,心情放鬆,等待睡意降臨吧!
寶寶的胎動
繼續監測寶寶的動作,如果發現寶寶的活動減少,請立即詢問醫療機構,因為即便羊水變少、寶寶房間變得擁擠,但仍然應該要像以前一樣揮動手腳。
練習拉梅茲呼吸吧!
拉梅茲呼吸法,可以讓媽媽將注意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有一個專注的特定目標,腦中就會忘記生產陣痛疼痛,透過控制呼吸達到減痛的作用。媽媽可以從懷孕後期開始練習,並持續到生產前每天應練習5次,每次1分鐘。
如果要放鬆身體,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鼻子深深吸氣,再慢慢以嘴巴吐氣的腹式呼吸。陣痛的時候,子宮會收縮,流向寶寶的血液也會減少,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因為陣痛而打亂呼吸頻率,會使氧氣更難送給寶寶。宮縮開始時配合宮縮頻率吸氣及吐氣,宮縮結束,想像著「我要把氧氣送給寶寶」,在用比吸氣更長、更緩慢的方式吐氣。
小心!異常的產兆
一般來說,媽媽出現產兆後,通常能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順利生產。然而,如果產兆的狀況「不尋常」,則需特別小心,更要立即就醫,以免危害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 破水過久:
有時候破水的跡象不明顯或媽媽的警覺性不夠,都可能讓破水發生而不自知。破水後,細菌容易從陰道感染到子宮,若往內感染到寶寶,寶寶出生可能會出現肺炎、腦膜炎或敗血症等症狀。此外,子宮內羊水量減少,還可能導致胎兒呼吸窘迫,甚至危及性命。 - 落紅過多:
落紅僅會有些許血絲。如果明顯有出血狀況,甚至出血量多到比自身第2天的月經量還多,很高機率來自於「胎盤問題」,例如:胎盤早期剝離或前置胎盤等。尤其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會讓寶寶發生缺氧、缺血等問題,會危及寶寶生命。 - 陣痛嚴重:
如果媽媽感覺到下腹部像充飽氣體的籃球一樣特別緊繃,且極度疼痛到無法緩解,則要小心是否有「胎盤早期剝離」的可能,同時還可能出現大出血。寶寶在子宮內缺氧、缺血有生命危險,出生後也可能出現腦性麻痺的問題。
身高 48~50公分。
體重 約2500~3200克。
寶寶的樣子
這個階段,寶寶身體的皺紋已經逐漸消失,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都已經成形,腦部發育完善,視力變好,從媽媽身上得到荷爾蒙及免疫物質,具有抵抗力。
許多寶寶在出生時就擁有完整的頭髮,頭髮的長度約1.5~10公分。當然,有些寶寶頭上只有像桃絨一樣的短毛。
現在寶寶的指甲和腳趾甲都已完全成形,準備好寶寶可以用的指甲剪吧,因為在出生後不久後可能需要剪指甲。
寶寶擁有牢固的握力,很快媽媽就可以在寶寶第一次握住您的手指!
做好準備了
寶寶身體已經具備離開肚子存活的能力,在媽媽肚子裡,寶寶會吸吮手指、喝羊水,出生前寶寶嘴巴周圍的肌肉已經具有喝奶的肌力了
但是頭骨之間的縫隙,也就是囟門,仍未癒合,這是要讓寶寶的頭部有伸縮空間,使得生產時可以順利通過媽媽狹窄的產道。
呼吸功能的變化
內臟發育成熟,寶寶已經能在出生後靠自己的力量呼吸,由於出生時,寶寶的呼吸要轉換成肺呼吸,因為寶寶循環時使用的動脈導管和卵圓孔都會關閉。
除此之外,寶寶原本是透過胎盤和臍帶的血管來獲得氧氣和代謝老廢物質。在心臟、腎臟發育成熟後,寶寶不只能在出生後自行呼吸,還能排泄。
臍帶繞頸、臍帶脫垂
生產時,寶寶會在骨盆內固定,然而在通過狹窄的產道並不容易,有時候會發生臍帶纏住寶寶的脖子的「臍帶繞頸」、破水後臍帶調出子宮頸外「臍帶脫垂」的情況。
40週左右時,大約25~30%寶寶會有臍帶繞頸的問題。只要繞頸程度不阻礙養分與氧氣的輸送,沒有影響到寶寶生理情況,媽媽就不需要特別緊張喔!無論有沒有臍帶繞頸,定期產檢都是最重要的,也要時時留意寶寶的胎動狀況喔!
「臍帶脫垂」是因為胎位不正,寶寶沒有完全進入骨盆內,導致臍帶從空隙掉出子宮頸。寶寶要透過臍帶獲得氧氣,所以發生臍帶脫垂時,臍帶受到擠壓,寶寶容易陷入缺氧的狀態,必須緊急剖腹生產。
子宮底高度 約30~35公分。
腳踝腫脹
最近媽媽腳和腳踝更腫脹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過度水腫或或是你的臉部、眼睛周圍浮腫,或是突然體重增加,請聯繫醫療機構,因為這有可能是子癇前期的的症狀。
適度活動可以減緩腳踝的腫脹,也可以在休息時把腳抬高,左側臥幫助血液回流,或是透過適量喝水來避免鹽分蓄積的水腫。
生產的跡象
當您的宮縮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久,越來越頻繁時,可能代表快要生了。即使有個體性的差異,但一般來說生產仍會依循著「從弱到強」的步調前進。
第一產程(子宮頸口未開到全開的過程)子宮頸會漸漸變軟,會經歷一段較久的時間,長則數天、短則數小時。這段期間媽媽會感到下腹部的痙攣痛-陣痛。
陣痛減弱,產程遲滯
陣痛發生的間隔會隨著生產進行而變短,一開始陣痛的頻率可能會以10分鐘1次持續約30秒,接著會逐漸規律的變成5分鐘痛1次、3分鐘痛1次,第一胎的媽媽規律的3~4分鐘出現1次陣痛,就可以前往醫院準備待產
子宮頸開2公分至開全的這段期間,第一胎媽媽一般需10小時、而經產婦也需費8小時,平均每小時子宮頸需擴張1公分,若超過這期間便稱為產程遲滯。
如果子宮頸口擴張停頓2小時以上,胎頭停止下降1小時以上,及第二產程延長超過3小時,皆為產程遲滯。
分娩時間變長,長時間壓迫寶寶,寶寶很容易陷入缺氧等危險的狀態。有時會採用破水或是催生劑來促進子宮收縮。
恥骨痛
懷孕時媽媽分泌的鬆弛素和黃體素,再加上子宮變大使重力增加,會讓恥骨關節及韌帶變得較為鬆弛,一般兩側恥骨之間的距離約為4~5mm,但在孕期受到荷爾蒙作用影響,會增加約至少2~3mm,這個改變可增加骨盆的伸縮性,讓寶寶有足夠生長的空間,及生產時能順利往下通過骨盆。
鬆弛素不只會在恥骨聯合關節發揮作用,其他關節韌帶也會因而變鬆,所以腰部、鼠蹊部等疼痛也會更加嚴重。試著用托腹帶來減緩下肢關節的負擔,可以舒緩一些喔。
乳房按摩及乳頭牽引
寶寶吸奶的力道非常大,相較於脹奶且硬梆梆的乳頭,柔軟乳頭比較好吸吮,建議媽媽在生產前可以做乳房按摩及乳頭牽引。
- 雙手置於乳房基部,以環形按摩。以食指、中指,由基部向乳頭方向,以螺旋狀按摩,逐漸至全乳持續1-2分鐘。
- 以食指、中指,由基部向乳頭方向推進。
- 拇指、食指、中指上下夾住乳頭根部,向外拉提,改善乳頭凹陷,並可使乳頭更富彈性。
特別是乳頭扁平或乳頭凹陷的媽媽,事先做好乳房護理非常重要,乳房護理同時補充卵磷脂幫助乳腺暢通,為產後哺乳做好準備。
面對產兆,該怎麼做?
身高 約49~51公分。
體重 約2700~3400克。
準備出生的寶寶
懷孕39週左右,寶寶繼續長出一層脂肪,以幫助控制出生後的體溫,體重會達到3000克左右,頭圍約34公分、肩寬約11~12公分,胸圍約33公分。寶寶是4頭身,手腳的長度幾乎一樣,對寶寶來說, 待在子宮內的每一天,讓腦部及神經發展更完整,漸漸下降、靜待出生。
出生後,寶寶的手腳會活潑的揮動,仰躺時會以手勢W型、腳是M型的方式彎曲。
體脂肪增加15%左右,皮膚的皺紋消失,原本身上的胎脂和胎毛,只剩下肩頰骨還有。到了生產前,臍帶長度約50~60公分,胎盤的直徑是15~20公分左右,重量約500克,占了寶寶體重的1/6,會持續提供寶寶營養和氧氣。
預產期終於快到了
寶寶正等著與世界打招呼!很少有寶寶會在懷孕第280天的預產期當天誕生,如果寶寶在37週之前出生,我們稱之為早產,懷孕42週後統稱為晚產。
當媽媽寶寶彼此都準備好的時候,生產自然而然會開始啟動,預產期並不是一個界線,未達或是超過預產期出生,都不用太驚慌。
寶寶生產時的變化
寶寶的頭骨還沒完全密合,在通過狹窄的產道時,會將頭蓋骨重疊,讓寶寶容易通過產道。不僅如此,寶寶還會為了通過產道而捲曲後背,做出屈身的姿勢,並旋轉頭部及身體出生,配合媽媽骨盆的形狀及子宮收縮的壓力,巧妙的旋轉完成生產。
胎動不能少
落紅要生產了?
破水
生產會花多少時間?
- 第一產程: 指開始有規則子宮收縮到子宮口全開,第一產程在第一胎生產的媽媽大約是 14 個小時;在經產婦(第一胎以上)大約是 7.5 小時。當然每個媽媽會不太一樣。
- 第二產程: 子宮口全開到寶寶出生,約1~2小時。
- 第三產程:從寶寶出生到胎盤娩出這段時間,通常在 30分鐘以內。
保持適度活動
預產期即將來臨,生產很費時,也很消耗體力,為了能保有生產時的肌力,媽媽要適度的活動,培養體力。
散步是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可以持續進行的安全活動,每天散步的時間大概可以抓20到30分鐘。做伸展操放鬆關節,上樓梯訓練大腿肌肉也不錯,不過大肚子看不見腳邊,請媽媽抓著扶手慢慢上下樓梯或是找爸爸一起陪伴比較安全唷!
準備好餵母乳了嗎?
母乳的營養來自媽媽的營養,媽媽的營養足夠、飲水足夠,是建立奶量的關鍵!
寶寶剛出生前幾天,媽媽初乳量很少,卻是寶寶最需要的養分,也是練習吞嚥最安全的份量。哺餵的次數越多,產生的母奶就越多,平均每2~4小時就要哺餵寶寶,才能達到泌乳的目標量。
身高 約50公分。
體重 約2800~3500克。
寶寶的個體差異
一開始受精卵大小是100~170μm左右,在邁入懷孕40週時,平均每個寶寶的身長平均為50公分,通常男寶寶會稍微高一點點,新生兒的體重平均3000克左右,一般從2700~3500克都蠻常見的。只要產檢時醫生沒特別說什麼,就沒問題了。
和身高一樣,一般男寶寶恨女寶寶大,經產婦的寶寶也會比第一胎的媽媽大,另外體型高大的媽媽比體型嬌小的媽媽,寶寶也會生出來比較大。
寶寶的能力
寶寶的心肺功能已經完成,五感當中的味覺和嗅覺也已經形成。
在懷孕末期的寶寶一天會喝400~500 mL左右的羊水,做喝奶的練習,如果羊水有甜味,寶寶就會喝很多,羊水苦的話,寶寶喝的量就會變少。這時候寶寶能分辨甜味和苦味,出生後也會喜歡甜甜的母乳。
寶寶的眼睛在出生時,對光有反應,但顏色的辨識能力仍未成熟,視力也是只有0.01~0.02左右的弱視。視覺會在之後逐漸發展,剛出生的寶寶只能看見約20~30 cm的事物,所以懷孕時乳暈變黑,也是產後讓寶寶比較好辨識媽媽乳房位置的機制。
子宮底高度 約30~35公分。
內診了解產程
藉由內診可以聊解子宮頸的位置、柔軟度、鬆動度(變薄)以及擴張度(開放度),以及寶寶朝下的部位是哪裡、下降到哪裡等…在破水的時候,臍帶有沒有跑出來也是重要的確認事項,會影響媽媽何時生產及如何生產。
如果沒有產兆,通常會在41到42週之間催生。
生產時呼吸及用力
分娩從陣痛開始,在產出胎兒、娩出胎盤後結束。第一胎媽媽第一產程到第三產程約要花上12~16小時,其實是開始陣痛到子宮口全開的時間,占了9成的時間。
子宮口開8~9公分時,寶寶就會下降到產道,尾骨附近的神經受到刺激,會使媽媽有想排便的感覺,身體也忍不住用力。雖然媽媽想用力,但一般來說,要在子宮口全開之後才能用力。如果在子宮口還沒完全打開的時候用力,不只會消耗媽媽的體力,子宮口也容易水腫,導致子宮口開的不順利。
子宮口全開之前,請媽媽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減緩疼痛,努力憋住想用力的感受。呼吸時好好地想著:「我要把氧氣送給寶寶。」
寶寶還沒出生嗎?
經過數月的引頸期盼,眼看預產日期就要過去了,而寶寶仍然還沒退房。
晚產的情形沒那麼嚴重,特別是計算預產期時,僅是利用上一次月經結束時來估算的話,因為有時排卵時間比會預期的要晚。
這時候如果寶寶還沒出生不用擔心,大約一半的新生兒出生的時間會比預產期晚,通常是因為一開始預產期估計的有一點不準,其實大概只有7%左右的寶寶是真正的晚產。
無論是仍在我們腹中的胎兒、或是已經出生的新生兒,都已相當成熟,隨時可以出生與我們相會。
媽媽爸爸的權益-產假(陪產假)、生育給付、育嬰留職停薪
為了讓媽媽可以放心生寶寶,在勞工的性別工作平等法中,媽媽生產前後,可享有8星期的產假及期間薪資,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權利,另外有勞保的媽媽可以申請生育給付。
而在寶寶2歲前養育過程中,在工作的爸爸媽媽享有申請家庭照顧假及育嬰留職停薪的權利,更可以依規定申請就業保險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產後繼續工作的職業媽媽,享有每日的哺(集)乳時間,並可向雇主申請因為養育嬰兒減少或調整工作時間等保障,爸爸媽媽們不要忽視自己所擁有的權益喔!
催產素=愛的荷爾蒙
「催產素」這種荷爾蒙具有帶來幸福感、增加人際社交性以及緩和不安、恐懼的效果,因此催產素也被稱為「愛的荷爾蒙」。
催產素會在哺乳時寶寶吸吮乳頭而刺激分泌,產生噴乳反射,是讓母乳分泌的重要荷爾蒙。不僅如此,「催產素」還具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因此會被用來當催生劑,哺乳時也會使子宮收縮,所以子宮恢復得會比較快速。所以親餵母乳除了給提供寶寶營養之外,還能帶來各式各樣的好處唷!